“村行营销大家谈”系列报道(五)--营销最忌“懒”
自“二扫五进”、“秋收行动”、“微营销”等一系列活动开展以来,各行外拓营销都开展的如火如荼,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。但是对于村行的业务发展,似乎并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。我们外拓营销的关键是什么?是勤奋!然而,勤奋不仅仅是肢体的勤奋,更要是思想的勤奋。大家每天都出去宣传,为什么宣传的效果却有所差异。其实就是思想懒,没动脑子。所谓听领导话的“行动起来”远不及灵活变通的思想带来的硕果美味,大家外拓营销,不能仅局限于走马观花的扫地式宣传,更应该让思想来引路,行动做落实。然而,面对懒惰的思想,其症结主要有以下几点:
第一、不愿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
大家在宣传本行业务时,必须反复思考客户所说的每一句话,仔细掂量语言本身及其内涵,仔细观察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。只有掌握足够的基础信息,梳理出清晰的脉络,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,记录客户联系方式并定期询访,才能让客户成为你的资源。
第二、不愿思考存款量不足的现状
对于村镇银行来讲,存款利率是有足够吸引力的,面对如此高利息的现状,却仍然客户寥寥。其实大家更应从宣传手段入手,思考宣传时间,宣传地点以及面对的人群等诸多方面,总结反思,取其精华去其糟粕,让问题成为过去完成式,让思考成为现在进行时。
第三、不愿摒弃思维惯性
当别人提出反对意见或挑战时,你是否不假思索就反驳,或者你已经学会了谦卑的姿态,习惯性地接受或忽略。对反对意见或挑战的分析,不仅需要在自己的逻辑框架下分析,还应尝试打破自己的逻辑框架,尝试用对方的逻辑框架来思考,分析其逻辑的合理和矛盾之处,将心比心,与客户拉近距离。
第四、不具备格局观
人们常说的要做正确的事,不要做好事,就是强调要有格局观。格局是从眼前的事情跳出来,把时间和空间的坐标轴拉长,从长远的角度、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,解决问题。不局限在眼下的利益得失,方能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以及行业的进步。
第五、不愿推陈出新,只愿固守旧习
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会上提出“大众创业,万众创新”的口号,同样的,在银行发展的过程中,创新也是一处必不可少的板块,创新宣传方法,创新营销手段,创新反馈机制。同时,在互联网+金融的现代化时代,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,精准分析,精准宣传,让数据活起来,让资金转起来,让存款涨起来。
第六、不愿补齐知识短板
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,知识层面的改变不仅能够提升自身水平,更能够有助于业务的拓展,“去娇气,去傲气,去浮躁,降眼光,补水平”正是银行业员工外拓应该具备的“三去一降一补”的素质,少一些心浮气躁、多一些实事求是,打好知识的根基,方能彰显蓬勃的风貌。
外拓营销的领域很广,方式很多,但是只要时刻让灵活的思想伴左右,让勤奋的脚步踏实干,这块营销宣传的硬骨头终将会成为打开市场的利锋宝剑,拓展出更大更广的金融领域。